
2025年9月—11月十大股票配资,在海珠区微公益创投项目的支持下,海幢街公服办联合街道社工站启动了一场名为“耆乐安居”的关爱困难长者消防安全行动。

社工向居民介绍“耆乐安居”项目
除了创投项目资金,街道还通过组织义卖等方式积极自筹资金。这些义卖品价值不过“一顿饭的钱”,却积少成多,精准地转化为长者家中的一条新电线、一个安全开关。这不仅是一场针对居家安全的改造行动,更是一次以“微投入”撬动“大安心”的民生实践。
精准聚焦:看见被忽视的安全盲区
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,高龄、独居、残障等困难长者群体面临的居家安全隐患日益凸显。电线老化、杂物堆积……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生活细节,却成为威胁银发人群安全的“隐形杀手”。
海幢“耆乐安居”项目从启动之初就明确了服务对象——特困、孤居、独居、残疾等困难长者。他们中很多人行动不便、居住环境老旧,甚至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。
项目创新采用“社工+专才志愿者”的模式,走进社区、走入家庭开展排查。社工站联合社区居委、电工志愿者、义修队,用两个月的时间成功走访了535户困难长者家庭,不仅摸清了他们的消防安全状况,更在交谈中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与情感需求。“很多老人习惯把旧物堆在家里,舍不得扔,但这恰恰成了火灾隐患。”一名参与排查的社工道出普遍现象。

“社工+专才志愿者”上门排查消防隐患
一户一策:从排查到改造的暖心闭环
排查只是起点,改造方见实效。项目已为30户高风险长者家庭量身定制“一户一策”改造方案:更换老化线路、维修破损开关、规范乱拉电线、清理堆积杂物。在技术性改造的同时,志愿者们更注重情感陪伴,让改造不仅安全更充满温度。
“我们不只是来修电路的,更是来倾听的。”一位电工志愿者感慨。在一次次入户中,志愿者不仅向长者讲解消防安全知识,也倾听他们的心声;不仅更换老旧设备,也帮助他们整理家居、改善动线。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,却让长者感受到被尊重、被关心。
五社联动:构建可持续的公益生态
“耆乐安居”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项目,而是“五社联动”机制下的生动实践:社区提供场地与人员支持,社会组织统筹资源与执行,社区志愿者贡献专业技能与服务时间,社会资源通过微公益创投注入资金,社工则成为穿针引线的纽带。
项目累计动员了10名电工、义修等专才志愿者,服务达65人次,形成了“排查—评估—改造—回访”的服务闭环。更值得期待的是,社工站正积极筹建“安全守护联盟志愿队”,推动“社工+志愿者”长效服务机制的落地,让关爱不止于一时,而成为常态。
微光成炬:小善举汇聚大温暖
“耆乐安居”项目以有限的资源推动社区慈善健康持续发展,生动诠释了“微公益”也能织就坚实的社区安全网。一顿饭的钱,或许微不足道,但当它转化为一份安全守护,就成为照亮长者晚年的一盏灯。
海幢街道将持续深化“耆乐安居”项目,完善服务机制,拓展参与渠道,推动更多社区力量加入长者安全守护行动,切实提升困难老年群体的居家安全水平,助力推动“和美·善治”海珠区基层治理和社区建设。
【通讯员】彭燕文 梁永欣
【供稿单位】广州市海珠区海幢街道
【频道编辑】陈地杰 温柔
【文字校对】杨明珠
【值班主编】李芳宇 刘树强
【文章来源】南方杂志党建频道

倍顺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